跳转至

规划过程组

定义:规划过程组包括明确项目全部范围、定义和优化目标,并为实现目标制定行动方案的一组过 程。

主要作用:确定成功完成项目或阶段的行动方案。

在规划过程中存在一种称为“渐进明细”的称呼,它表明项目规划和文件编制是迭代或持续开展的活动。该方法在大多数有一定规模的项目上都会应用。毕竟“滚动式规划”更具有灵活且及时性。

规划过程组
规划过程组

在规划过程中会产生“成本基准”、“进度基准”,对该基准的任何变更都需要通过正式的变更程序才能进行变更。

制定项目管理计划

整合了所有管理计划组件的内容形成的一份综合性文件,相当于是一份总纲文件。

定义:制定项目管理计划是定义、准备和协调项目计划的所有组成部分,并把它们整合为一份综合项目管理计划的过程 作用:生成一份综合文件,用于确定所有项目工作的基础及其执行方式。

项目范围

在规划中涉及范围的过程为: 规划范围管理 > 收集需求 > 定义范围 > 创建WBS

规划范围管理”过程会创建“范围管理计划”和“需求管理计划”。该过程**仅开展一次**或仅在项目的预定义点开展:

  • 需求管理计划:需求管理计划是描述如何收集、记录、跟踪和报告项目需求的文档,它关注的是**如何理解并满足项目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和期望**。它可以包括以下内容:

    • 如何收集和记录需求
    • 需求追踪和跟踪的方法
    • 如何确保需求的满足
  • 范围管理计划:范围管理计划是描述如何定义、验证和控制项目范围的文档。它关注的是**项目应该完成什么工作,以及如何控制范围变更**。它可以包括以下内容:

    • 如何定义项目范围
    • 如何创建工作分解结构(WBS
    • 范围验证和范围控制的过程

总结:“需求管理计划”负责**获取并追踪需求**,“范围管理计划”则负责**为实现需求而定义并控制工作范围**。

收集需求”过程会创建“需求文件”和“需求跟踪矩阵”。该过程**仅开展一次**或仅在项目的预定义点开展:

  • 需求文件:需求文件是一份详细描述项目需求的文档,它通常包括需求的详细描述、需求来源、需求的优先级、需求的接受/拒绝标准等。它主要用于明确和记录项目需求,是项目团队和利益相关者理解项目需求的主要参考。

  • 需求跟踪矩阵:需求跟踪矩阵是一种工具,用于追踪和管理项目需求的状态。它将每个需求映射到它的来源,以及如何通过项目的输出满足这些需求。需求跟踪矩阵可以帮助项目团队确保每个需求都已经被考虑,并跟踪需求的实现情况。

总结:“需求文件”用来详细描述项目需求,而“需求跟踪矩阵”用来管理和追踪需求的实现情况。可以理解为“需求文件”是定义需求,而需求跟踪矩阵则用来跟踪需求的实现情况。

定义范围”过程会创建“项目范围说明书”,它用来明确项目边界、可交付成果及验收标准。

创建WBS”过程把项目可交付成果和项目工作分解为较小的、更易于管理的组件。该过程**仅开展一次**或仅在项目的预定义点开展。

经过上述过程最终形成“范围基准”:经过批准的“范围说明书”、“WBS”和“WBS词典”

项目进度

在规划中涉及进度的过程为:规划进度管理 > 定义活动 > 排列活动顺序 > 估算活动持续时间 > 制定进度计划

规划进度管理“过程会创建“进度管理计划”。该过程**仅开展一次**或仅在项目的预定义点开展:

  • 进度管理计划”:为编制、监督和控制项目进度建立准则和明确活动。

定义活动”定义了为完成需求所需的具体活动,它会将工作包分解为活动并作为后续进行进度估算、执行、监督和控制的基础,该过程会创建“活动清单”、“活动属性”、“里程碑清单”。该过程在**整个项目期间开展**:

  • 活动清单”:包含项目所需的进度活动
  • 活动属性”:活动属性是指每项活动所具有的多重属性,用来扩充对活动的描述,活动属性随时间演进
  • “里程碑清单”:里程碑是项目中的重要时点或事件,里程碑清单列出了所有项目里程碑,并指明每个里程碑是强制性的(如合同要求的)还是选择性的(如根据历史信息确定的)。里程碑的持续时间为零,因为它们代表的是一个重要时间点或事件。

排序活动顺序”主要是建立和记录活动的逻辑关系,该过程会创建“项目进度网络图”。该过程在**整个项目期间开展**:

  • “项目进度网络图”:表示项目进度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。
  • 更新“活动属性”:排序活动会确认前后关系包括依赖关系、紧前紧后等
  • 更新“活动清单”:
    1. 发现新的活动:在定义活动顺序的过程中,可能会发现一些之前未列入活动清单的活动。这可能是因为在更详细地考虑项目执行的过程中,发现了一些新的需要完成的工作。
    2. 删除不必要的活动:与此相反,也可能发现一些之前列入活动清单的活动实际上并不需要。这可能是因为在详细规划项目的过程中,发现了可以跳过或合并的活动。
    3. 更正错误:在定义活动顺序的过程中,可能发现活动清单中的一些错误,例如某个活动的描述不准确,或者某个活动被错误地分配给了错误的工作分解结构(WBS)组件。在这种情况下,也需要更新活动清单。

估算活动持续时间”会根据资源估算结果去估算单项活动所需的时间量,该过程会产生两份数据“持续时间估算”、“估算依据”。该过程在**整个项目期间开展**:

  • “持续时间估算”:它将被记录到“活动属性”中
  • “估算依据”:一般会被记录到“进度管理计划”中,这将帮助解释活动持续时间估算的背后假设和逻辑;当然也可能被记录到一个单独的“进度估算文件”中,这个文件可能会包括每个活动的估算数据和相关的依据信息。估算依据可包括:
    • 关于估算依据的文件(如估算是如何编制的)
    • 关于全部假设条件的文件
    • 关于各种已知制约因素的文件
    • 对估算区间的说明
    • 对最终估算的置信水平的说明
    • 有关影响估算的单个项目风险的文件

制定进度计划”结合前面的活动顺序、持续时间、资源需求及限制因素创建出“进度模型”,再基于“进度模型”创建“项目进度计划”,同时还会产生“项目日历”。该过程在**整个项目期间开展**。:

  • 项目进度计划”:常见的就是项目管理工具的甘特图
  • “项目日历”:以日历的形式展示出可用的工作日及工作日程
  • 更新“活动属性”:指定计划时会产生具体资源需求,在活动属性中反映
  • 更新“假设日志”:由于在制定计划时,往往无法获得所有确定性的信息,因此需要提出一些必要的假设以促使计划得意开展。
  • 更新“资源需求文件”:“资源优化”技术
  • 更新“成本基准”:成本需求偏差太严重导致需要变更基准
  • 更新“风险登记册”:反映假设条件带来的威胁和机会

制定进度计划会收到因素的制约或者改变一些需求,比如:

  • “进度压缩”:赶工、快速跟进
  • “资源优化”:资源平衡(改变关键路径)、资源平滑

经过上述各过程,最终形成“进度基准“:经过批准的进度模型

成本管理

在规划中涉及进度的过程为:规划成本管理 > 估算成本 > 制定预算

规划成本管理”产生“成本管理计划”。该过程**仅开展一次**或仅在项目的预定点开展:

  • 成本管理计划”:定义了如何估算、预算、监督和控制项目成本,它为整个项目期间如何管理项目成本提供了指南和方向。
  • 进度管理计划作为成本管理计划的输入,因为进度管理计包括了绩效测量规则,比如EVM。当然也包括了计量单位等可供此过程参考的内容。

估算成本”对完成项目工作所需要的资源成本进行估算,以确定项目所需资金,它会产生“成本估算”和“估算依据”。该过程在**整个项目期间定期开展**:

  • 成本必然要考虑“范围”、“进度”和“质量”,因此需要“范围基准”、“项目进度计划”、“资源需求文件”和“质量管理计划”作为依据;
  • “成本估算”:成本估算包括对完成项目工作可能需要的成本、应对已识别风险的应急储备,以及应对计划外工作的管理储备的量化估算
  • “估算依据”一般记录于“成本管理计划”,它的内容包括:
    • 关于估算依据的文件(比如估算是如何编制的);
    • 关于全部假设条件的文件;
    • 关于各种已知制约因素的文件;
    • 有关已识别的、在估算成本时应考虑的风险的文件;
    • 对估算区间的说明;
    • 对最终估算的置信水平的说明。
  • 更新“假设日志”
  • 更新“风险登记册”

制定预算

评论